目前的趋势是,小品牌越来越难生存,而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取得电梯生产许可证的中外企业约有560家,一方面,许多企业仍在打 “价格战”,不仅扰乱了整个市场的竞争秩序,往往也使得企业自身陷入“低价”困境;另一方面,大品牌之间竞争激烈,希望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电梯后市场的破局。同时,这一趋势与国内对电梯安全的日益重视也是不谋而合的。
9月16日,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智慧互联 共赢未来”创新分享汇在西安举行,这次分享汇介绍了日立电梯的大数据系统在研发、制造、维保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竞争激烈,大数据破局
总部位于广州的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今年将迎来公司创业20年。作为行业大鱼之一,日立电梯率先在国内建立了全球化的电梯大数据系统。不过,在行业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其他企业的行动也颇为引人瞩目。
日立如何与其他企业争雄大数据业务?
日立电梯总工程师贾宇辉对记者表示,电梯行业正在向个性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顺应“智能制造”和“互联网 ”的发展大势,日立电梯的业务重心由“销售电梯产品”转移为“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凭借柔性智能制造系统和电梯大数据系统,为日立在电梯后市场带来竞争优势。
今年5月,经国家工信部审核,日立电梯成为全国首批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认定的企业。“日立电梯一直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从1996年开始,我们就引进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的应用软件和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化应用”,贾宇辉向记者介绍。
据记者了解,日立电梯在成立之初,就自主研发了第一代电梯遥监系统,并在中国形成了小规模的应用,成为中国第一批拥有自主研发电梯遥监技术的企业之一。
在2010年前后,行业内逐步提出电梯物联网概念,日立电梯借此契机,从万科开始,向万科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深受万科好评。2013年,大数据概念在国内兴起,日立电梯率先实现了电梯无线遥监系统的全覆盖。目前,日立电梯已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电梯物联网建设,建立起了应用于后市场服务的电梯服务支援系统、ELECLOUDTM移动终端信息平台、MUG电梯保养系统。
贾宇辉介绍说,日立电梯大数据系统的创新点在于,基于云计算架构,可实现电梯全生命周期海量数据的存储、分析和挖掘,解决了单台电梯历史运行数据存储量的瓶颈,可以实现终端丢失数据的同步恢复,形成电梯运行的健康报告,可以更好地进行故障预诊、紧急救援,并为研发、售后提供数据支撑。
在研发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系统收集的海量数据,可以优化部件结构,实现智能研发,精准地提高产品质量,为客户能乘坐舒适安全的电梯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数据怎样解决安全问题
对用户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电梯安全问题,近年来,国内电梯安全事件频发,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统计计算,每天超2亿人乘坐的电梯中,平均一万台电梯的死亡人数约为0.1。今年7月,湖北荆州安良百货公司内又发生一起自动扶梯“吃人”事故,一名乘梯女士坠入电梯间隙内死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这一事件后,质检总局要求各地立即开展电梯安全检查,加大对电梯安全隐患的排除力度。这对电梯生产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据记者了解,日立电梯是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96333”的应急救援站之一,其安全技术的性能为业界最高的安全完整性等级 (SIL3),比国标的要求安全要高10倍。
通过电梯遥监系统,运用大数据技术,日立电梯能够对已预警的部件提前作出妥善及时的维保措施,使安全隐患在事故前就被消除,确保电梯长期稳定地运行。
据日立电梯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日立电梯自2013年出厂时就已经全部标配遥监终端,并逐步推进其他在保电梯进入遥监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技术人员能实现快速应急救援。
日立电梯技术人员向记者详细说明了大数据系统的运行过程:当电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遥监中心值班工程师会根据需要通知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解决故障,并根据后台分析数据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依托日立电梯ELECLOUDTM移动终端信息平台,故障信息还可以自动转发到维保人员PDA手机上,保养人员可以通过PDA指引查找故障,并在PDA终端上进行故障报告填写,回传MUG系统进行数据整合分析,生成下一周期的保养作业指引。通过该大数据系统,日立电梯故障受理由传统的被动受理变为主动受理,故障受理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50%,故障处理效率提升15%,60%-70%故障通过大数据系统主动受信,大大减轻物业管理的压力。